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打坐時,為什麼重心重量感要放在臀部與蒲團之間?


初學打坐時,常會聽到教我的禪修老師這麼說身體的重量感在臀部和之間」(按:文獻羅列請參下面。之前聽了都不以為意,從前年的僧團結夏開始,無意間把這方法拿來試試看
我是怎麼試呢?就如聖嚴師父所言打坐時調整好打坐的姿勢後,便把身體每個部位依序放鬆和心情放鬆,之後便不再注意身體,將重心往下放在臀部和圃團之間,慢調整呼吸,把方法放在放鬆上,漸漸地發現小腹會有起伏的現象,還是連續不斷把方法放在放鬆上,漸漸地發現它有禪修的甜頭」——身心很安定與清明。如此嘗試用了幾次,果然下座時特別清明,不覺得有打坐的疲累感和想睡覺的感覺

一直疑惑著,到底身體的重量感在臀部和圃團之間的道理何在呢?原來,聖嚴師父在《禪的體驗禪的開示》(260),有一段開示是這麼說:若能經常保持重心在下半身,便能上輕下重像個不倒翁,才會輕鬆穩定。」原來身體的重量感在臀部和之間能使我們在打坐時像個上輕下重像個不倒翁」。我們平常的習慣,六根對六塵,使我們心裡一直在對外攀緣,產生了許多內在思緒,結果一上座,頭腦思緒如瀑流般湧現,以致於上重下輕,無法投入在用方法上;倘若調整好打坐的姿勢之後,身體的重心和重量感放在臀部和圃團之間,便能改善上重下輕,對治平常「頭重腳輕」的習慣,身體下盤穩定,心情也相對輕鬆,因此便能嘗到「禪修的甜頭」——輕鬆穩定,安定與清明。

找到它的原因所在,真是大快人心,滿心歡喜!(20190407,20190415)
 

☆.°∴°☆°‧°∴°☆°﹒☆°.°∴ ☆.°∴°☆°‧°∴°☆°﹒☆°.°∴ ☆.°∴°☆°‧°∴°☆°﹒☆°.°∴ 
文獻羅列:
《致詞》(頁45):「小腹不用力,身體的重量感是在臀部和椅子(墊子)之間……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頁253):「重心要放在臀部和墊子之間。」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頁259~260):「打從禪七的第一天起,就教各位要把重心、重量感往下放,放在腳底、放在臀部,這是修行上非常重要的觀念。練氣習武學藝的人,常有「氣沉丹田」之說。若能經常保持重心在下半身,便能上輕下重像個不倒翁,才會輕鬆穩定。平常人都是頭重腳輕,腦袋裡裝了很多東西而又料理不來,所以煩惱、痛苦,以致自害害人、自傷傷人。……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頁335):「禪修者身體的重心,不可在頭上,當視情況而分置在腰部以下的三個部位。站立時,重心感宜在小腹,或在兩腳腳掌。打坐時,若覺得心氣浮動,宜把重心感置於臀部與墊子之間。若覺得頭脹與胸塞,則宜置重心感於雙腳腳掌的湧泉穴。」

《聖嚴法師教禪坐》(頁21):「打坐時身心要完全放鬆,……大家坐好之後,開始把身體放鬆,在心裡依序告訴自己頭部、眼球、臉部肌肉、頸部、肩部、雙臂、背腰、小腹、腿部一一放鬆,把重心放在臀部,把氣沉到丹田。……之後便不再注意身體,將重心放在臀部和坐墊之間,開始注意自己的呼吸。此時把身體交給蒲團,把心交給方法。」

《禪鑰》(頁64):「(三)當頭脹、頭熱、頭暈時,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用頭腦在想;想公案、想數目。所以,不要用頭腦去想。而是只要知道自己是在參話頭、數數目就好。第二是因為氣往上湧,重心點放在頭部,所以會頭脹、頭暈、頭熱、頭痛。這時候,應把全身的重量感移到下盤。所謂的下盤是1.小腹,2.臀部和墊子之間3.腳掌心。在平時,只要注意小腹;若感覺到小腹有一點熱、氣脹、氣動時,便把重心感移放到臀部和墊子之間;感覺頭脹、胸悶時,則把注意點放在腳掌心。」

《拈花微笑》(頁242):「初學打坐時,很多地方都是不通的。臀部壓在墊子上就是不通,盤腿時夾住、壓住的地方也不通,還有我們內臟裡重疊的地方,不是緊張就是被壓縮,所以也有不通處。如果能夠達到全身氣脈、毛孔暢通的程度,坐得再久,不運動身體也沒有關係;但這只有已經修行相當久,而且還保持每天長時間打坐的人才能夠做到。」

《禪的世界》(頁12):「身上肌肉、關節、神經、骨骼,要全部放鬆,除了臀部有重量的感覺以外,沒有其他地方覺得有重量,任何地方都是非常地輕鬆。」

《禪門》(頁48):「把身體的重量靠在椅背上。使身體的重心置於臀部與坐墊之間。」
《法鼓山的方向》(頁167):「如果是坐著,重量感從頭上移到臀部的著力點。」

《禪門》(頁87~88):「放鬆的方法非常重要,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首先,……把全身的肌肉放鬆,……。然後,臉部的肌肉放鬆,……,不要感覺自己的上身有重量,重量的感覺在臀部和椅子之間,此時,只注意在放鬆的情形下,連身體的感覺也不存在。」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頁25):「調身,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坐姿,讓身體感到平穩、舒服、輕柔。打坐姿勢的要領是,將身體的重心感,放在臀部和墊子之間,脊椎和後頸是垂直的,後腦、後頸、直到尾椎骨為止,呈一直線。」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頁26):「正確的坐姿,可以使身體穩定、心念集中,全身的氣脈循環更為通暢。重心的感覺,不在頭部或上身,而是在臀部和墊子之間,身體其他的部分則不去管它。」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頁91):「首先,把腿擺好,將腰挺直,後頸挺直,頭頂、下巴應該是呈垂直線,而不是仰著頭或低著頭。腰挺直時,小腹放鬆,下巴收緊,然後臉部肌肉放鬆,牙齒不要咬緊,嘴巴是閉攏的。眼睛可以睜開百分之二十,如果睜開時妄想很多,會受到干擾,可以將眼睛閉起來,但是不要胡思亂想。手的放法是右手掌放在左手掌的下面,雙手大姆指相接放在小腿上,不要用力,放好之後就不要再管它了。肩頭不要用力,輕鬆自然的,不向後張,不向前傾,不向上抬,不向下壓。身體重量的感覺,不在頭部,不在上半身,而是在臀部與蒲團之間,這是重量、重心之所在。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頁92):「姿勢坐得正確、舒服、安定之後,開始時重心是放在臀部與蒲團之間……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頁213):「我常教人在禪坐時,先把身體放輕鬆,從頭部到小腹均不用力。取好一個舒適的坐姿後,作頭部運動及三次深呼吸,然後確定坐得平穩,將重心或重量感置於臀部與蒲團之間……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頁107:「根本原則是在身體要放鬆,坐的姿勢要平穩,身體上的痛、癢,知道而不管它。如果痛得很厲害,腿痛就放腿,背痛就彎腰,頭痛就將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蒲團之間。」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頁332):「如果以胸部為重心,會引起胸悶胃塞的反應;若將重量感置於臀部與坐墊之間,便沒有任何副作用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