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清徹的小溪

《坐禪箴》有句話云:「水清徹底兮,魚行遲遲」。每當讀到這句話,便會讓我聯想到,高中時星期日,没有上課時,早上都會去水霸前,過淡水獨木橋右轉的一戶種可可園的華人家,算是打工吧!
這戶華人會招募我們村中的大朋友丶小朋友去他家,把一顆顆的可可種子剝開,拿取種子放在桶子中,依桶計算,穿滿一桶可得十幾角錢(忘了多少了)。拿取可可種子時,有許多黏液,沒戴手套,常常使得雙手變成朱古力色!
領了工資之後,我們便會給自己「放鬆」一下!一群人走到這戶可可園華人家的「後笆」去「探險」。我們一群人沿著小小的鄉間小路,一路走一路撥開半掩著路的葉子,而沿途有高高的樹展開的樹蔭。
過了這條鄉間小路,海闊天空,天空明朗起來,前面就是一條不大不小的淡水小溪,溪水只是微微的流動,幾乎難察覺,仔細看還是有動。
印象深刻的是這條溪水清徹可以見到溪水底,如《坐禪箴》所云:「水清徹底兮,魚行遲遲」。溪中有水草,小小的魚游來游去。溪岸有一個小小的木製架子,可以走下去,蹲下用手撥一撥溪水,只覺得溪水之冰冰又涼涼的,好不宜人。
我們這群人若是上午有「打工」,「打工」完畢已近午餐時間,要回家吃午飯,所以大多數幾乎只是來看看這溪水,撥一撥丶輕輕的摸一摸溪面,便覺得滿足,再打道回程。
有時上午沒有去「打工」,下午則是有備而來,便會特地來這裡感受清徹見底的溪水,下水腳踏溪底,頑皮一下,整個身體潛在溪水中,眼睛睜大,看一看溪水中的世界,眼睛受不了,再浮出溪面。泡一泡𣲙涼的溪水,真是一大享受,再打道回去。
(2016.12.10,下午12:32)

人情世故

高中來臺前都住在鄉下,在鄉下,人情世故很單純。

鄉下的前村和後村都住馬來人,中間住華人。若有華人或馬來人過年,都會互送過年禮物。或有華人或馬來人嫁娶,大家都會知道與賀慶。話說若後村的馬來人嫁娶,一列的嫁娶就會從前村走到後村,「琨邦」(一種樂器)一直從頭打到尾,穿著馬來人的衣裳,還真好看。華人多用一列的嫁娶轎車,作為工具。華人過年時,俗家母親都會叫我與妹妹去送禮,不久便會收到馬來人的回禮。

住鄉下,上學只是單純來回華中與鄉下,少去城裏,只有看病,協助俗家祖母丶母親提東西,才會到城裏逛一逛。

離鄉,就直接來臺灣讀書,一路走來,一直都在學校讀書丶教書乃至研究。對人情互動較不懂,故我「憨」「憨」的(台語)。同行善知識勉勵:「憨人有憨福」。

在團體中生活,人來自四面八方,四面八方的人各有各自的原生家庭和工作歷練的背景,相處間便有一種「文化」,難免各見其招了!有一位師長勉勵:「一心為佛,為常住,為師父去用功和服務,其他的人事問題,就不去理了。」
另一位師長勉勵:「就修行而言,直心是道場,⋯⋯因您不與人爭高下,這就是菩提資糧啊!⋯⋯這是多生累劫所累積的特質呀!」

這些勉勵,打從心底,真的很感恩!這些話一定要牢牢記在心頭。雖然快要成為「半百」的人,人情世故,待人處事,還像小朋友一樣在學習當中,最重要的是不忘出家的初發心,出家為了生死,在還沒有了生死前,好好的精進丶好好的學習。

出家為了了生死,
生死未了得精進。
人事非非勿理會,
做個閒僧寄書畫。
(2016.12.10,上午8:28)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非昔人

就讀僧大時,便很喜歡這句《肇論》〈物不遷論〉的句子:「吾似昔人,非昔人也。」
我還請同學刻了個「閒章」,今天拿來蓋在字畫上。
吾人認為,這句話,意味著光陰似箭,世間無常,勿再追憶過去,勸導大家活在當下的可貴。
以自身的經驗而言,吾似六月的我,現在是十二月的我,已非六月的我,六月至今十二月所經驗到的,比如六月的結夏禪期丶七月執事的公布丶八月美簽的瓶頸丶九月起三個的支援丶十一月的水陸法會,到現在十二月新執事的佈達,讓自己長大了丶明白了一些對人對事的道理,若非走過,還真不能明白其箇中的道理。

水陸法會期間有人曾對我說,出門在外,要學會照顧自己。是啊!自己不好好照顧這色身,讓自己借假修真,工具壞了,如何修道?修心,也是如此,若非逢所經驗過的事,遇境練心,要善護自己的心,尤其在心的戒律之掌握,是不能有一絲絲的閃失!

吾似昔人,非昔人也。吾似六月的我,已非六月的我。時間過得很快,今天是新執事的開始,借書寫「非昔人」三字,砥礪自己,雖沒有憨山大師的深刻體驗,這段期間小小的明白,也算是一種收穫。與大家共勉之!
(2016.12.9,下午12:59)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喫茶去

今天有法師索字,下午寫了這幅字~~
(2016.12.8,下午7:50)


覺海虗空起

最近在做三時繫念的教材,三時繫念的作者中峰明本開宗明義,便把我們這一生的來處與去向做了一個很好的說明,偈頌云:

覺海虗空起,
娑婆業浪流;  
若人登彼岸,
極樂有歸舟。

《三時繫念佛事》卷1:(CBETA, X74, no. 1464, p. 56, a15-16 // Z 2B:1, p. 56, a9-10 // R128, p. 111, a9-10)


覺海虗空起,
娑婆業浪流;
=表迷。
若人登彼岸,
極樂有歸舟。
=表悟。
此偈說明迷悟之理。

【常慶參考其他文獻試譯】人人本來具足圓滿無礙的覺性,浩瀚如大海。
覺海(覺性)中本沒有虛空,但眾生一念無明念起,以致於向外攀緣,故有內外能所之分,從原本具足圓滿無礙的覺性,變成有能所對立的身心世界,從此在娑婆業海中流浪而不自知。

如果想要還妄歸真回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彼岸,西方極樂世界有一艘西方船,登上西方船便是我們好的船隻 (方法或法門)。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過獨木橋的經驗

小時候長大的kampung是近河邊,近海是鹽水河,由山邊流下的是淡水河,村前有一座水霸隔開這二條河。
退潮時,水霸的閘門會打開,淡水便從村前流向海中。

高中時,騎腳踏車上學,每天來回經過二次,一次是早晨天半暗上學時,一次是放學回家,下午時。

很特別的是,早晨天半暗上學時,經過水覇的經驗,尤其讓我印象深刻。
過水霸時,有一個往下的斜坡,斜坡下有一座連結丶但僅夠「覇王車」經過的獨木橋。每每騎腳踏車往下斜坡時,便得全神貫注,捉好煞車器,雙手穩住脚踏車頭,生怕有一絲絲的閃失,過不了獨木橋,反而衝到淡水河中。
一過了獨木橋,總是鬆了一口氣,與村中的學子倆倆並行,悠悠地丶輕鬆地騎到村頭搭公車到華中。
(2016.12.6,下午6:47)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雷聲大丶雨點小

記得大馬的下雨天,常常是傾盆大雨,但有時卻是「雷聲大丶雨點小」的狀況。
高中時有好幾次,已見天空佈滿黑雲,閃電不斷丶雷聲隆隆地,快要傾盆大雨的樣子,這時俗家母親便會叫我們就讀華中的姐妹們一起將擺在屋簷外的左右各二個儲雨水的大灰缸的剩水倒掉,順便把內缸洗刷乾淨,以作為傾盆大雨時儲存乾淨的雨水之用。大灰缸洗刷乾淨,一切就緒中,結果,卻只落下幾滴的雨水,雨水沒儲存到,反而忙了一場,隔天還得到水霸前的淡水河去取水。

這一次七月的執事,覺得滿像那種「雷聲大丶雨點小」的狀況,「歡喜」了一場,又回歸到「原點」。

《肇論》有句話說:「吾似昔人,非昔人也!」記下以前的生命故事,寫下來借著看還滿有趣的!再來反觀現在的生命故事,做一對照,點點滴滴,其實這些都是生命故事中的老師。

(2016.12.5,下午9:07;2016.12.6,上午8:24)

小時候的用餐場景

記得我懂事且有記憶時,那應該是小學的時候,我們家與大伯家是同住一個屋簷下,但是廚房是分家的。由於已故俗家父親是祖母最小的男孩,且最疼的,故祖母常到我們家這裡用餐。
說起用餐時間,只記得祖母和已故俗家父親坐在桌上吃,我們這些「小不點」(小孩)要等到他們吃完後,才能上桌吃。
這種小時候肅穆的場景,使我長大後,若見到「大人」用餐,沒人說請用餐,便不敢先「動手」夾菜吃,也因為這樣,其一讓我曉得在一個有「大人」在的肅穆場景時,你要學會觀察自己是處在什麼様的一個「位置」上。其二,這肅穆的場景,讓我曉得長幼有序丶敬老尊賢的倫理,在一個漢族家庭中是很根深蒂固的。(2016.12.5,下午7:01)

炸香蕉

記得高中時,已故俗家父親每到下午三點半左右便會叫俗家母親,或炸香蕉丶或煎麵粉餅丶或煮地瓜湯丶或煮綠豆湯(紅豆湯)⋯⋯。
有一次從台灣回大馬,已故俗家父親又吵著要俗家母親煮紅豆湯,這時才發現,原來已故俗家父親一直保有這個習慣。
記得高中時,已故俗家父親從市中買回來的香蕉,要俗家母親炸香蕉,俗家母親不想炸時,又剛好我下課回家,俗家母親會將調好的麵粉給我,我便會協助將一條條沾著麵粉的香蕉放在油煱中慢慢炸,炸好再端給已故俗家父親享用。
一面炸著香蕉,一面享用熟騰騰的炸香蕉,真是一大享受!(2016.12.5,下午2:08)



大好與大壞

曾有人跟我說,你在團體中形象是「大好」丶「大壞」!
對你形象「大好」者,常看到你的優點,對你形象「大壞」者,常看到你的缺點。
我那時聽到,真的很錯愕!
喔!原來是這樣子的哦!

佛學名詞有所謂的「八風」。(註:「八風」是指「利」(順利)、「衰」(不如意)、「毀」(詆毀)、「譽」(讚譽)、「稱」(稱讚)、「譏」(譏笑人的缺失)、「苦」(身心煩惱)、「樂」(身心快適)。這八種風會使人心產生波動,故合稱為八風。)

其中「毀」(詆毀)、「譽」(讚譽)、「稱」(稱讚)、「譏」(譏笑人的缺失)在人與人言語的互動中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與你有默契者,表現在「譽」、「稱」,與你不相契者,常常是受到「毀」丶「譏」的。

那如何平衡這現象呢?吾人在這些現象中,惟有如《金剛經》所言「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視這些「毀」、「譽」、「稱」、「譏」(廣則八風)如「虛妄相」,保持自己的「自性清淨心」,才能雲淡風輕,平淡的過好每一天。(2016.12.5,下午1:45)

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自利與利他

在團體中學會照顧自己是首要條件,這是自利,
超越照顧自己,以自己的特長轉向幫助他人,這是利他。
自利沒打下磐石,要向前跨越,是何等困難!
反觀以心為磐石,發起利他的悲願心,自利這方面便隱而不顯了,
故菩薩處處以眾生為根基,
視自己如微塵,
不把自己放第一,
而以利他為著眼。
(2016.12.4,下午7:49)

所學所知

因動了一個念頭:「幫助師兄弟修行」。接下來的執事,水陸法會過後便是回到總本山領執。
師兄弟知道我又回總本山領執,說那好啊!可以協助師兄弟做上課的「課程」,這是我們最「需要」的。
水陸法會期間,有位師兄弟跟我說:其實妳的「特長」很顯著,只要不把「執著」放在「身」上,好好放在「特長」上,一定會幫助許多的師兄弟。妳做出來的課程,我們拿來用,我們班若有五十人,五十人可以受用,那不是很好嗎?這位師兄弟鼓勵,好好發揮妳自己的「特長」,有時間也多寫一些書法!
又有一個師兄弟跟我分享,某年某月某日分享給她的資料,她一直在用,應當時的課程,修改所需的內容,編輯成當時能用的教材,接著,這位師兄弟語重心長很正經的說:妳要不要發個心,把某某課程丶某某課程也做起來!
同在大壇的某位師兄弟,知道我未來的執事,面帶微笑的說:那適合妳!
哈!原來,我自己不以為的一件「事」丶「普通」的一件「事」,「平常」有空隨時隨地一直在做的「事」,正是師兄弟所「缺」的。經過這麼的鼓勵,那真要「專」在𥚃頭,好好備課,讓自己的所學所知,發揮在「特長」上!(2016.12.4,下午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