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美景

美,來自於一瞬間的覺,
景,取自於一剎那的受;
沒有猶豫 ,只有當下,
美景覺受 ,當下現前。
(2016.9.3,下午9:07,ZMM)








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看書

自己有看書的習慣,這得感恩小學的巫老師。
就讀小學時,平日上課時間,巫老師為鼓勵同學看書,總把圖書櫃打開,讓同學在下課時間,可以看故事書。
每逢放假時,巫老師規定每個同學要借三本故事書回家,三本故事書看完,再和同學交換!這是我養成看書習慣的開始。
就讀峇株巴轄華仁中學時,每逢放假,中文課一定有指定的參考書,如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等,看完要寫一份讀書心得。英文課也有指定的故事書要看,看完也要寫一份summary。
看書,與作者貼心,品味書中情,
看書,與文字貼心,品嚐文字美。
養成看書的習慣,真好!
昨天,在看這本書!

今天,愛看書的甲法師介紹與借我看這本書。歡喜!
(後記:某年法鼓文理學院舉辦的「說書」會我推薦大家看《巨流河》,愛看書的甲法師事後看了,某天我們遇見,聊起它,他特別再介紹我看這本《巨流河》延伸書籍,今天剛好拿到!)。

(2016.9.1,上午10:18,DDM)

ps:
巨流河(圖片來源:http://coh.fguweb.fgu.edu.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A991007)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平安就好

父母希望子女建康就好,
師父希望徒弟平安就好。(2016.8.29,下午1:33,DDM)

凡人

做一個凡人,
獻一顆直心   給佛陀。

做一個凡人,
獻一顆慈心  給眾生。

做一個凡人,
獻一顆愛心  給父母。

做一個凡人,
獻一顆凡心  給朋友。

做一個凡人,不做一個凡夫,
面對去來的人事,接受它,放下它。
(2016.8.31,下午7:32,DDM)

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發燒

很久沒有這麼發燒了。
記得小時候每逢新年快到時(年關將近時),身體便會發高燒。有一次身體發高燒,母親帶我到峇株市區看病,出疹所走回搭車處,沿路捉著母親的後衣角,緊緊地靠著母親走著,眼睛所看的街景都是黑白的,可見那次身體發高燒是多麼嚴重,也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高中那一次重病,身體發燒後的結果,讓我的記憶退失許多,原在初中時能把長恨歌丶琵琶行丶花木蘭等等的這類長詩,背起默寫的一字不漏,之後再也背不起來,後來讀書只能靠理解與圖解。

青年卓越禪修營結束的那一天(24日)早上十點左右,發現體內溫度一直再「熱」起來,量了體溫是37度,但我右頸的小淋巴結點已發出「發燒」的警鈴。每當身體要發高燒生重病時,右頸的小淋巴結是一個小警報器,會突出成一顆小小圓圓的淋巴結,告知我「妳發燒了哦!」。這次,身體發燒再加頭痛,青年卓越禪修營的護士小姐拿了蜂膠給我,說這很有效,許多學員喝了馬上退燒!我拿著蜂膠,加了水,喝下蜂膠水,還是沒有效!營隊拍完照便跟二位青年卓越禪修營的女眾法師請假回女寮。
這次發燒加頭痛,尤其頭痛,真要人的命,跟牙痛一様,很難忍受!怎麼辦?只好籍著睡覺,讓自己不去覺知它。醒來,再喝蜂膠水,再睡覺,如此一天過去,沒有好轉的跡象,蜂膠也喝得差不多了。隔天(25日),請保健室法師帶我去金山吉言堂中醫疹所,剛好疹所中醫師休假。沒有辦法,決定隔天到台北看中醫潘醫師。

未去台北前,保健室法師請我先喝參蘇飲和感冒即服。吃了二次,有改善許多!下午打電話給某法師說頭痛加發燒,電話中法師建議先退燒,喝檸檬加鹽,喝了確實有改善一些。

26日下午到台北看中醫潘醫師,潘醫師說身體太寒濕而引起頭痛,針炙四針,頭痛已經不在痛了,連微痛感都不見了!但小小圓圓的淋巴結還是維持先前的那麼大!頭痛發燒降下來,接著是頂門整天脹到不行,只好似有似無與它在一起。

小時候,很少生病,但是年關將近,必定發燒,一年一次少不了。來台後,多是感冒,發燒次數漸少,只記得大學時有過嚴重一次,今年算是特別的一次!
(2016.8.30,下午1:17,DDM)



【僧大悟語】學佛 為別人帶來快樂

出家前,隨大學社團研習《入中論》,有一天聽著講師講解時,聽到入心,「學佛是要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深意,深深地打從心裡生起,因此每當心平靜時,這句話便會淡淡地浮現出來。
然而,學佛日久,漸漸地,在遇到境界時,煩惱生起,自己沒有了「快樂」,又怎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呢?
記得我在受行者戒時,聖嚴師父開示道:「並不是出了家,就沒有煩惱」,「如果有煩惱,就摸摸頭,記得自己已經出家,要少煩、少惱。」教授阿闍黎也說:「出家是成為對治煩惱的專家,是煩惱的終結者。」可是出家之後,煩惱照樣生起。
煩惱來了,身心非常粗重。該如何化解煩惱?師父說,起煩惱是對不起自己,所以煩惱要消歸自心,讓心黏著在煩惱的時間愈來愈短。
就讀僧伽大學時,教授《六祖壇經》的純因法師在上課時問我們:「煩惱是什麼?」大家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法師才說:「煩惱就是許多的念頭在心中咀嚼。」當下聽了很震撼,原來「煩惱重」就是這麼一回事。
因此,期許自己能夠做到少煩少惱真快樂,也能夠帶給別人真正的快樂。
(刊載於法鼓雜誌317期2016.05/心靈成長/【僧大悟語】)
網址:https://www.ddm.org.tw/maze/317/page5.asp

【僧大悟語】平穏慢行的歩伐

就讀僧大時,清晨四點四十分便要排班,由學務處的法師們輪流,帶領我們從女寮前往大殿。依稀記得,多數時候前往大殿的腳步,都是大步走的,尤其從女寮三樓到大殿,有一段稍微下傾的斜坡,每次都要快步走,前面走得快,後面也跟著快,整個行進的心情有點匆促。
有一次,在這段下傾的斜坡中,大家的步伐突然變慢了。抬頭一看,原來前面是戒長的果通法師。法師平穩的步伐,不緩不急,讓跟在背後的我,覺得很安全、很安心。
又有一次清晨,同樣是這段斜坡,發現大家的步伐又變慢了許多。心想:前面可能是果通法師吧!抬頭一看,果然沒錯。在法師帶領下,走在這段斜坡路上,心情是輕鬆、沒有壓力的。平穩的步伐,不緩不急的身行,顯現出一個宗教師應有的穩定祥和,實為後學學習的典範。
後來從僧大畢業,時隔一年半,再回到僧大教務處領執。有一陣子,每週總有一個清晨,必須帶領排班的學僧從女寮前往大殿。由於先前的經驗,所以在出發前都會特別交代前排學僧,步伐要慢,也叮嚀全體學僧,一步一腳印,重心往下,行進時慢慢走,不要急。
幾次帶領下,學僧們漸漸明白,每當再要提醒,前排的學僧都會示意了解,彼此心照不宣,深自領略「平穩慢行」的箇中三昧。
(刊載於法鼓雜誌321期2016.9/心靈成長/【僧大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