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眾生與彌陀--《徹悟禪師語錄》​「法藏比丘稱性四十八種大願​」​


[《徹悟禪師語錄》​「法藏比丘稱性四十八種大願​」​]

法藏比丘對世自在王佛,發稱性四十八種大願,依願久經無量長劫修習大行,至於因圓果滿,自致成佛,法藏轉名彌陀,世界轉名極樂。

彌陀之所以為彌陀者,深證其唯心自性也!
然此彌陀極樂,非自性彌陀,唯心極樂乎?
但此心性,乃生佛平等共有,不偏屬佛,亦不偏屬眾生。

若以心屬彌陀,則眾生乃彌陀心中之眾生;
若以心屬眾生,則彌陀乃眾生心中之彌陀。

以「彌陀心中之眾生」念「眾生心中之彌陀」,
豈「眾生心中之彌陀」不應「彌陀心中之眾生」耶?

但佛悟此心,如醒時人;
眾生迷此心,如夢中人。

離醒時人,無別夢中之人,
豈離夢中之人,別有醒時之人耶?

但夢中之人,當不自認為真,
亦不離夢中之人,別求醒時之人。

唯應常憶醒時之人,憶之又憶,則將見大夢漸醒,而夢眼大開,即夢中能憶之人,便是所憶醒時之人,而醒時之人,非夢中人也!
夢中人眾多,醒時人惟一。
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此乃即一即多,常同常別,法爾自妙之法也!念佛之意,大略如此!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虛妄相

學佛這麼久,
才發現自己的「正知見」不堅固,
一遇到境,心便動搖,
提筆寫下《金剛經》經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來提醒自己,凡自己所遇的境相,都將它視為「非相」。
若能真實領會到「非相」都是「虛妄相」,則能過關斬將,魔來魔斬,便能平安過日子,天天是好日。
(2016.11.15,下午7:23)

曬太陽

許多時候,用完早齋後,都會躲在寮房空間區做自己的事情,
若不是菩薩們好心相勸說:法師!出來走走吧!曬一曬早上的太陽,早上的太陽,真的陽光喔!
二人偕伴,在黑色觀音後的草坪,坐著曬太陽,順便持著咒,讓心靜下來。
一天的陽氣,在早晨之初,
靜心持咒,曬著太陽,無不是美事一粧!
(2016.11.15,上午7:44)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石頭在點頭

《生命的感恩‧三》,頁95:師父曾說:「
​​
壺是紫砂泥做的,紫砂泥來自紫砂石,每當用壺倒給茶給人喝,就像石頭在點頭。」​


三世因果

佛教的因果是通貫過去、現在、未來的,稱為三世因果。從現在世看過去世,過去世有許許多多;從現在世看未來世,未來世有許許多多。如果不出生死,永遠在三世因果的範圍之中。

因與果的關係,正像果木與果實一樣,在結果的時候,已完成了未來種子的因,在下種的時候,已經有了結果的因。我們眾生,一邊在感受果報,同時也在製造業因;業因的果,是在未來的感報,但是,「未來」並不非要等到死了再來,只要從「現在」的一念滑過,便是「未來」的現前。

因此,佛教的三世因果,分過去三世、未來三世,從時間上說,現生也有三世,生命生活,剎那變易,剎那均在做著三世的交替。

所以,佛教主張,過去的業,必定要受報。但在受報之前及受報之時,仍可用新造的業因,去改變原有業報的成分。正像一缸牛奶,經過加工,便可製成為酪;相反地,如將一缸牛奶任意棄之不管,甚至放些毒素進去,那就要臭壞而不能食用了。牛奶的本身沒有增減,只因後來所給予的待遇不同,其結果也就完全不同。

過去的因,加上現在的因,便是當下的果;現在的因,加上未來的因,便是未來的果。不斷地行善,就能使果報不斷地改變品質;不斷地作惡,也能使果報不斷地改善品質,這就是佛教的因果律。所以有人稱之為命運的努力論。鼓勵人人積極地改革自己的命運、改善自己的環境,這便是佛教因果律的目的。《基督教之研究》p. 45-46

**************************

現代因果實錄一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239&cid=25

現代因果實錄二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242&cid=25


現代因果實錄三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2436&cid=25

用功

讓我們來用功,用功到不計人我非,心念只有阿彌陀佛!
讓我們來用功,用功到睡夢中都能念阿彌陀佛!
讓我們來用功,用功到預知時至,求生西方!
(2016.11.14,下午12:37)


了了這一段「緣」

有些事情,
要避開,真得避不了!
心裡就得接受它,承擔它,
做功課回向,化解它,
了了這一段「緣」。
(2016.11.14,上午11:59)

發菩提心,必須起想,先緣所親

閱梁皇寶懺,謂發菩提心,必須起想,先緣所親。可作為吾人拜懺時,前行觀想的參考。

****************************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發菩提心。必須起想,先緣所親。繫念之時,念己父母師長眷屬,又念地獄餓鬼畜生,又念諸天諸仙一切善神,又念人道,一切人類,有受苦者,當云何救?見已起想,應發是念:唯有大心,能拔彼苦。若一想成,應作二想。二想成已,應作三想。三想成已,滿一室想。一室成已,滿一由旬。一由旬滿已,滿閻浮提。閻浮提滿已,滿三天下。如是漸廣,滿十方界。
見東方眾生,盡是其父。
西方眾生,盡是其母。
南方眾生,悉是其兄。
北方眾生,悉是其弟。
下方眾生,悉是姊妹。
上方眾生,悉是師長。
其餘四維,悉是沙門婆羅門等。
見已作念,若受苦時,當作我想。詣諸人所,調身按摩,誓拔其苦。得解脫已,為其說法。讚佛讚法,讚菩薩眾。作是讚已,心生歡喜,見其受樂,如己無異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發菩提心,應當如是,不捨於苦而度眾生。相與人人,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心念口言,作是誓願。某等從今日去,乃至道場。於其中間,在所生處,恆值善知識,發無上菩提之心。若處三途,及墮八難,使憶念發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續不斷。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當起勇猛心、殷重心,發菩提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