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菩薩戒是非常的殊勝。但一般人不能了解「受菩薩戒」的殊勝,而遲遲不敢「受菩薩戒」。
要當一位菩薩,必須受菩薩戒,修菩薩行,修六度萬行,最後成佛。
菩薩要修菩薩行,修菩薩行從受菩薩戒開始。如果沒有「受菩薩戒」,說要「修菩薩行」,那叫做「名字菩薩」,聖嚴師父說:
「菩薩行從菩薩戒開始的。如果你不受菩薩戒,你自己沒有發菩薩願,人家雖然稱你菩薩,或者是你自己也覺得自己是(菩薩),我就被人家稱為菩薩,那不算,這個叫做名字的菩薩。名字叫做菩薩,那不是真的菩薩。人家稱呼你是菩薩,但是你根本沒有菩薩行,你也沒有發菩薩願,這個叫做名字菩薩。」
受「菩薩戒」之後是「初發心菩薩」,聖嚴師父說:
「今天你們來受菩薩戒,目的就是要發菩薩願,要修菩薩行,這就是真正的(菩薩),叫做初發心菩薩。」
所以從「受菩薩戒」開始,才能算是「菩薩」。 受菩薩戒是非常的殊勝,今摘錄聖嚴師父的重點開示,說明一下受菩薩戒非常的殊勝:
==*==*==*==*==*
@菩薩
——受了菩薩戒,名為菩薩。修菩薩行,最後能夠成正覺,以至於成佛。
@菩薩戒是從佛菩薩授
——三位法師代表一佛二菩薩,來為諸位授菩薩戒。
————一佛二菩薩,一佛是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彌勒菩薩。一佛二菩薩,是來給諸位授菩薩戒的。
————得戒和尚釋迦牟尼佛,羯磨阿闍梨文殊菩薩,教授阿闍梨彌勒菩薩
————三位菩薩戒法師分別代表:
第一位菩薩戒法師:代表得戒和尚釋迦牟尼佛
第二位菩薩戒法師:代表羯磨阿闍梨文殊菩薩
第三位菩薩戒法師:代表教授阿闍梨彌勒菩薩
————菩薩戒不是從人授,菩薩戒是從佛菩薩授。
————我們的戒體,直接從釋迦牟尼佛得。
——啟白三寶,證明受戒——>三遍觀想
————第一遍:當我白第一遍了,汝等當觀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業力,悉皆震動,
————第二遍:當我白第二遍了,你們應當觀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雲如蓋,覆你們的頂上,
————第三遍:當我白第三遍了,你們當觀想,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從你們的頂門,流入身心,充滿正報,盡未來際,永為佛種,這是無作戒體,無漏色法,由汝等增上善心之所感得,你們應當至誠的頂受。
@菩薩戒的戒體(屬於心法)VS比丘、比丘尼戒的戒體(屬於色法)
——菩薩戒:
————菩薩戒的戒體是屬於心法。
————菩薩戒屬於心法,心法你只要一受,你的心到成佛為止,你的心是永遠在的,......,這個心在眾生稱為煩惱心,在諸佛稱為智慧,叫做菩提心。
————菩薩戒只有受法,沒有捨法。
————菩薩戒受了一受永受。
——聲聞戒:
————比丘、比丘尼戒,乃至於五戒,是屬於色法,是叫做無表色法。
————比丘比丘尼戒乃至於五戒,有受有捨。
@聲聞戒(終身受持)VS菩薩戒(一受永受,是沒有辦法捨的)
——聲聞戒:比丘、比丘尼戒,沙彌、沙彌尼戒,乃至於五戒,都叫做聲聞戒。
——菩薩戒。
——五戒是終身受持,比丘戒是終身受持;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持,一受永受。
————終身受持:聲聞戒是終身受持,也就是一生一世,叫做盡形壽受持。
盡形壽就是盡一生,生命的終了,戒體也就跟著生命的終止而離開。
因此比丘到死為止,比丘戒自然的捨了,也不是比丘。
————盡未來際受持,一受永受:菩薩到成佛為止,一生又一生的過程之中,受過一次以後,永遠都在的,有犯不失,意思就是說你雖然犯了戒,菩薩戒戒體不失。
@法鼓山傳授在家菩薩戒的殊勝處
——我們傳授的菩薩戒,僅以四弘誓願及三聚淨戒為基礎,再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為準則。
——1.四弘誓願/十無盡戒: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菩薩誓願就是四弘誓願。
————發四弘誓願而受十無盡戒。
————十無盡戒:
——————十無盡戒是《梵網經菩薩戒本》裡的十重戒。
————————十重戒每一戒,彼此互相含攝其他的十條戒。其他的十條戒,也彼此互相地含攝每一戒的功能。每一戒的內容彼此的含攝,互相地重疊,因此叫做無盡。
————————十重戒: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殺生,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偷盜,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淫欲(在家菩薩則為不得故邪淫)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妄語,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酤酒,不得故飲酒,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說在家出家菩薩罪過,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自讚毀他,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慳,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瞋,
從今身至佛身,於其中間,不得故謗佛法僧三寶。
——2.三聚淨戒:
————我□□□,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受持一切律儀。
我□□□,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修學一切善法。
我□□□,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饒益一切有情。(三稱)
————第一攝律儀戒(止一切惡),第二攝善法戒(修一切善),第三饒益有情戒(利益一切眾生)
————三聚淨戒是遇小則小,遇大則大,遇高則高,遇深則深。
——3.十善法:
————願盡未來際,身離殺、盜、邪淫(出家菩薩為身離淫欲),
口離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心離貪欲、瞋恚、不正見。
————五戒十善是一切戒的基礎。
————十善是菩薩戒的基礎,也是一切戒的總相。
——法鼓山的菩薩衣:
————搭菩薩衣偈:善哉解脫服,缽吒禮懺衣,我今頂戴受,禮佛求懺悔。
————菩薩衣當作懺悔衣
——————菩薩並沒有一定的衣。
——————我們也有菩薩衣,象徵著菩薩的莊嚴,這是我們經過設計而製作的,在歷史上沒有根據,在經典也沒有根據。
——————我我們表示菩薩莊嚴,有菩薩衣,這個象徵你已經受了菩薩戒。
——————菩薩是經常以懺悔心,來自己禮拜。自己對人經常以恭敬心來對待,對三寶經常以感恩的心,對自己經常以懺悔的心。所以搭上了、披上了這個衣,不僅僅是你的莊嚴,應該代表著你是在求懺悔的,搭衣是為了懺悔,不是為了表示我是菩薩.......
==*==*==*==*==*
(20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