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尼伯特強烈颱風今晩來了

天氣陰陰地,
悶悶地,
今晚尼伯特強烈颱風要來了!
現在正與法師們,
要去萬里牙醫診所看牙齒哩!
(2016.7.7,DDM)

櫻桃

最近常收到菩薩送來櫻桃給法師吃:
菩薩送櫻桃,法師快樂地吃。
(第一張圖寫字/第二句原來是:法師快樂吃
(2016.7.7,1:02PM,DDM)

又最近早餐的水果都出櫻桃給大眾吃:
早齋出櫻桃,眾僧同食味。
(第二張圖寫字)
(2016.7.7,DDM)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創作

靈感又來了。
好久沒這麼創作了!
創作其實很好玩!
創作來自於靈感,
靈感來自於心淨。

(2016.7.5,10:35AM,DDM)
第一張
第二張

草稿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報告]《六祖壇經》無念、無相、無住


2010年整理了師父在《聖嚴法師教話頭禪》(頁164)所提到的《六祖壇經》無念、無相、無住的文獻。













墨汁和印泥

同學知我會寫書法,常常會問法師缺不缺書法用具?宣紙?墨汁?我常回答,用完再跟你們說。最近,昨天(2016.7.3),同學欲來找我,也問了,我說那買墨汁和印泥。買墨汁,墨汁快用完了,墨汁用得很慢!因為常常只是利用週末寫書法,寒暑假有空寫一寫,或是有人索字,提筆寫寫而已!
印泥,買三種不同顏色。這是去拜訪鄭老師,畫廊老板娘林菩薩分享,用三或四種印泥,混合調出的印泥顏色非常柔,給鄭老師蓋章用,那時聽在心裡,有因緣來試看看,剛好今時逢僧大放暑假了,找時間來調一調它,看看效果如何?(2016.7.4,DDM)

(2016.7.4,中午,三種印泥加我原來的,泮在一起,變成一大一小)

複講師父禪修書籍

昨天傍晚,甲法師問我最近在讀什麼書,我說因接了妳(甲法師)分配的法華經系列演講,擬講憨山大師《法華經擊節》,原以為不到幾頁的文獻,應該很好導讀,沒有想到禪期前一讀之下,《法華經擊節》後面引用了好多《大乘起信論》的論文,我對《大乘起信論》很陌生,以前寫的佛研所畢業論文,明蓮池大師《佛說阿彌陀佛經疏鈔》也確實引用了許多《大乘起信論》的論文,以前略讀過《大乘起信論》,現已很陌生,故去請了憨山大師《大乘起信論直解》和其他法師的講記來閱讀。我跟甲法師說今早條列論文時,發現《大乘起信論》很好,未來有因緣,想弘講這部論。
甲法師說其實我們應該規劃一些法師出來講師父的禪修書籍,她說不要單方面規劃一個課程一人上,而是多人來上,讓更多的法師有機會講課。
我說講課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聽一個老法師說先讀原始資料(原典),自己先消化經文,開發自己對經文的理解力(悟性),再去參考其他法師的著作,免得自己對經文的理解力(悟性),無法開發出來,講的都是別人的資料。
甲法師回說她什麼都不懂,但以「複講」師父的《絕妙說法》,就像這次禪十四開示中所提黃埔軍校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培訓軍官(註:師父開示說黃埔軍校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培訓軍官沒這麼優秀,但卻為國家立大功),「無牛騎馬」(台語),至今「複講」下來,也有一些心得。

話題一轉,甲法師說妳好像很少下山上課,在僧大待太久了。我說近二年因緣都不具足,排定的課程都遇到僧大半月會和上課。其實,僧團人才濟濟,安排人力由僧團分配,不見得有機會輪到你,隨遇而安,依眾靠眾,乖乖地在山上也好!(2016.7.4,5:21AM,8:55AM,DDM)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悲深和智深

今天,讀到《大乘起信論》的一段好句子,真好!把它抄寫下來,供養諸有緣者:

「復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蜜攝化眾生,立大誓願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於未來,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生相。(此舉本大願也!即廣大心、長時心,舉悲智大方便也!如己身,悲深也!不取相,智深也!兼上亦不顛倒心也!)此以何義?謂如實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

 

[憨山大師直解]此對果舉因,以明用大之本也!謂諸佛因中以見一切眾生與己同一真如法身,愍其沉迷,故起同體大悲願度一切,所盡眾生界,不限劫數,因此修行六度以為正行,教化眾生無有疲厭。此廣大心,長時也!所以不退者,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見有眾生相故也!眾生如己身,悲深。不取相,智深。此二不顛倒心也!何以不取眾生相耶?以如實知眾生與己真如平等,此第一心也!故論云:廣大第一長,其心不顛倒。此諸佛因心也!」


這段論文說明諸佛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蜜隨緣攝化眾生,並且以其所「發」「大誓願」不限劫來度脫眾生,說明了諸佛在因地時的「悲深」和「智深」。

「悲深」和「智深」,憨山大師直解「眾生如己身,悲深。不取相,智深。」能「不取眾生相」的原因是諸佛如實的知道眾生與自己是真如平等的!


早上在條列論文時,看到這一段心裡直叫「好」,現在寫著也覺得手臂有觸電之感,「真好」!好在何處?一者諸佛的悲願心重,把欲度脫的對象(眾生),看成是自己一様,無有分別,非常的無私,胸懷之廣大,難以形容!二者諸佛的智慧深,不分別所度的對象,是否貧富貴賤等等,一律平等!


抄錄下來,時時提醒自己和反省自己。提醒自己:要淡化心理的執著和淡掉所觸境的不適,因為眾生(對象)其實很苦,要將心比心,視其苦為己苦。反省自己,有沒有時時淡掉心境的顛倒心,勇猛發起「悲深」和「智深」此二不顛倒心。如果能常常提醒和反省自己,自己在修學佛道的路途中,必有突破的一天!同時,這讓自己在修學佛道,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著力點,以此共勉之!

(2016.7.3,7:36PM,DDM)


***************